2016年,宝钢与武钢重组成立中国宝武,近两年,中国宝武先后成功重组马钢、重钢和太钢,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钢铁企业集团。2020年12月23日,中国宝武粗钢产量突破1亿吨,标志着超亿吨“钢铁航母”成功启航,铸就了中国钢铁乃至世界钢铁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革动荡、国内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复杂时代背景下,中国宝武一系列的成功重组,对于推动世界钢铁工业格局变革、引领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加速钢铁工业由“制造”向“创造”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推进钢铁工业战略性重组的必要性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钢铁工业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步,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工业门类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目前,中国粗钢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拥有全球最大、最活跃的内需市场、最全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最多最丰富的人才资源、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装备、最快最及时的客户服务。
但也要看到,我国钢铁工业距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从钢铁产业安全的角度看,我国具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数量高达500多家。2019年,排名前10的钢铁企业合计粗钢产量只占总产量的36.8%,无论是与欧美日韩等地区和国家相比,还是与国内汽车、水泥等行业相比,均有很大差距。今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受阻,加之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行业效益面临下滑风险,甚至可能再次陷入亏损困境。
从产业链安全的角度看,我国每年仍有200万吨左右的关键钢铁材料依赖进口。长期以来,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作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了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危及钢铁产业链上高端制造业的安全。
从资源安全的角度看,我国连续4年进口铁矿石突破10亿吨,对外依存度保持在80%以上,锰矿、镍矿的对外依存度超过80%,铬矿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因此,企业数量多导致资源投入分散,在技术创新、原料保障、行业秩序维护等方面难以达成共识或实现新的突破,产业安全隐患犹存。从全球并购周期、国家政策导向、钢铁产业规律和企业发展需求的角度看,推进钢铁企业战略性重组已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
宝武系列重组对于世界钢铁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第一,这是世界钢铁格局变化的重要标志。
19世纪以来,世界钢铁生产格局历经多次变迁,英国、美国、前苏联和日本先后占据世界钢铁工业中心地位,在规模和质量上均引领世界钢铁发展长达数年。我国粗钢产量自1996年突破1亿吨以来,连续24年位列世界第一,长期占据世界钢铁半壁江山,成为世界钢铁生产消费的中心。世界钢铁发展的经验表明,规模是打造具有世界级竞争力钢铁企业的重要基础。从2019年全球排名前10的钢铁企业看,虽然国内企业在数量上占了一半以上,但单个企业的生产规模尚未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中国宝武系列重组形成超亿吨“钢铁航母”,成为世界最大钢铁企业集团,创造了新的历史,实现了中国钢铁企业生产规模的世界引领,必将在未来深刻影响着世界钢铁竞争格局的变化。
第二,这是中国引领世界钢铁发展的重要体现。
钢铁行业是我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已经具备了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的坚实基础。但钢铁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与韩国浦项、日本制铁等世界先进钢铁企业相比,我们只有个别企业处于并跑位置,少数企业处于跟跑位置,多数企业的竞争力仍与先进企业有很大差距,难以在世界钢铁发展中做到引领。中国宝武系列重组奠定了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随着重组后协同效应的逐步发挥,中国钢铁在规模世界领先的基础上,必将在品质化、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国际化等方面进一步起到标杆作用,实现中国在世界钢铁发展中的全方位引领。
第三,这是中国钢铁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
研究表明,一个国家某个行业前4家企业的集中度若低于40%,市场就会出现过度竞争,供求关系和价格也会随之大幅度波动。美国、日本和欧盟前4家钢铁企业的粗钢产量占比分别达到65%、75%和73%左右;韩国前2家钢企的粗钢产量占比达90%左右,其中韩国浦项1家的占比就高达65%;当钢铁生产供大于求时,可以通过有效限产达到供需基本平衡,稳定行业利润水平。我国钢铁行业前10家企业的粗钢产量占比不足40%,前4家仅占22%。产业集中度低正是导致行业无序竞争、价格大起大落、利润率低的根本原因。中国宝武在目前亿吨规模基础上,规划进一步通过联合重组实现粗钢生产规模超过2亿吨,将占据国内市场的20%,同时将引领更多的钢铁企业加快重组步伐,大幅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从根本上改变“小散乱”格局,实现行业的稳定有序发展。
第四,这是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代表。
宝钢自建设以来,便一直是中国钢铁行业的引领企业,是行业在产品、技术、装备、管理、人才等方面的标杆企业,输出了大量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装备、优质产品和技术管理人才,为钢铁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前,中国钢铁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起步阶段,作为中国钢铁行业最先进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先导企业的代表,中国宝武在产业规模、技术创新、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档次、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等方面仍保持着行业标杆地位,肩负着引领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国家使命和历史担当。
第五,这是国家经济安全和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大国到强国,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并在考察太钢时提出钢铁企业要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钢铁行业作为我国最硬核制造业、最先进实体经济的代表,肩负着“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制造强国”的伟大使命。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等8个典型用钢产业的营业收入占工业行业的40%以上,“两新一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也同样离不开钢铁的支撑。作为基础原材料产业,保障钢铁产业链安全尤为重要,中国宝武系列重组大幅提升了汽车用钢、电工钢、家电用钢、不锈钢、海洋工程用钢等装备制造用钢的集中度,如冷轧汽车板、取向硅钢市场占有率可分别达到60%、90%左右,这对于保障中国制造业材料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至关重要。
第六,这是增强创新和开放发展信心的重要支撑。
中国宝武系列重组可以进一步促使技术力量、研发投入向优势企业集中。作为中国钢铁行业领军企业,其创新能力和创新协同效果的提升,对于集中力量解决中国钢铁材料“短板”和重大装备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意义重大。中国宝武系列重组增强了中国钢铁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和竞争力,更加坚定了中国钢铁对外开放的信心,将带动中国钢铁行业加大国际产能合作力度,输出更多先进的管理、技术、装备、产品、人才等,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同时,中国宝武进行系列重组后国际化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这对于集中力量实施国家战略,在海外铁矿石资源掌控上实现突破或提高铁矿石定价话语权,缓解我国铁矿石资源高度对外依赖矛盾,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宝武系列重组的建议
中国宝武牵头实施战略重组的决策是正确的,符合世界钢铁产业发展客观规律和大趋势。然而,从世界钢铁产业兼并重组的历史经验看,要真正实现重组后对国家有功、对行业有益、对企业有利、对员工有福,还需高度重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持续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中国宝武系列重组是否能够形成迭代效应,核心是如何以改革的办法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建设符合市场规律的竞争机制和勇于担当的干群团队,为更高水平的发展清障搭台、架桥铺路,真正实现创新引领发展。同时,重组后应大幅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执行力,及时捕捉市场机遇,确保决策与部署自上而下准确迅速的贯彻和落实,完善各个层面的主体议事规则,特别是中国宝武集团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如何与子公司在决策层面实现有效衔接。
二是持续不断地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中国宝武系列重组后的整合,须发挥中国宝武集团各公司、各基地的协同效应,但更要尊重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核心是坚决退出缺乏市场竞争力、没有发展前景的无效资产、低效资产,不能依靠集团的优势成员企业搞“输血挂氧”式的救济,而要在重组整合中扶优扶强,把优质资源配置给优势企业,确保有效、有序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破解国有企业投资成本高、效率低的痛点。
三是持续不断地挖掘整合协同潜力。重组只是拉开了序幕,整合才是关键,部分重组失败的案例就在于整合不到位,特别是重组对象各自都拥有庞大体系,且既有轨迹运行惯性很强。处理好合并和整合的关系,核心就是以何种方式形成新集团,如何构建其产权结构、战略定位、资产组合、管控模式、经营运行等体系,全面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执行到位,切实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四是做到持续不断有序推进重组。推进系列性战略重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和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坚决推进,但不能一味求快、急于见效。重组是长期、艰苦的过程,这是发展规律。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核心就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加快实施看得准、做得成的新业务、新平台、新制度,有序整合具备条件、协同空间大的现有资产和已有业务,平稳推动问题多、难度高的整合事项,实现可持续发展。
|